“媽,我的手術很成功,等手指恢復后完全和受傷前一樣,媽,您別擔心……”近日,在聯勤保障部隊第940醫院某醫療所病房里,駐訓不足一個月的戰士小王向母親通電話,難以掩飾內心的喜悅。
今年20歲出頭的小王,在一次搬運活動板房作業時,不慎被砸傷,導致左手中指遠端軟組織缺損并末節指骨骨折,被轉送至聯勤保障部隊第940醫院某醫療所。
骨科軍醫張濤查看小王的傷情后,不由皺起眉頭。小王的手指軟組織缺損面積達到1.5cm×2cm,無法直接縫合創面。作為具有14年骨科臨床工作經驗的副主任醫師,張濤深知截短中指末端指節,并做殘端修復是風險最小、最易實施的治療方案。但小王還很年輕,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手指功能與外形,是張濤考慮最多的問題。
時間就是生命,救治就是使命。張濤立即向外科經驗豐富的李洪濤副所長匯報情況,大膽提出自己皮片移植的想法。醫療所迅速組織骨干力量,圍繞小王的病情展開討論。皮片移植可以很好地保留手指的外形與功能,但易出現皮片壞死的并發癥,平原地區厚皮片移植術尚且存在約20%的壞死率,在缺氧的高原,壞死率更是會成倍升高,國內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文獻參考,風險屬實較大。
“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們也要盡100%的努力。發揮專業優勢,利用一切資源,盡快開展手術,既要保住戰士手指,更要確保術后功能恢復正常?!本C合專家討論意見,醫療所郭建魁所長當即決定,為小王實施左手中指清創術、中厚皮片移植術。技術層面上,由張濤負責骨科手術,取皮、移植皮片由李洪濤副所長來完成。
經過圍手術準備,小王被推進手術室,此時雖已進入深夜,但救治組全部進入“戰斗”狀態。在麻醉軍醫殷裕雄完成指根神經阻滯麻醉后,骨科軍醫張濤、馬小龍緊接著對傷口進行清創處理。與此同時,李洪濤副所長、軍醫楊勤旭有條不紊地進行大腿根部取皮,兩組人員幾乎同步完成了皮片修整、植皮、沖洗、縫合,手術展開一氣呵成。
接下來,最難的就是圍手術期管理,如何確保移植皮片成活是救治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李洪濤副所長帶領專家們連夜開會研究,周密制定了多套治療方案,抗生素抗感染、烤燈照射、高壓氧治療等救治措施悉數采用。通過患肢抬高、制動、給氧、輸液、指導功能康復、密切觀察指端血運變化,一周后,當軍醫劉皓為小王打開傷口敷料換藥時,張濤微笑著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說道:“戰友,你的手指保住了?!?/p>
人類永遠都是在突破與創造中前行,醫學的發展亦是如此。怎樣強固為軍為戰健康堡壘,如何高效“?!背鰬鸲妨??這是聯勤保障部隊第940醫院駐訓期間一直思考的問題,如果說守護戰友健康是軍醫的“初心”,那么千磨百煉出硬功的醫療技術就是軍醫服務保障官兵的硬核“芯片”。正是懷著全心全意為軍服務的心,他們不斷探尋求索,在超高海拔地區不斷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第一”“首例”“生命奇跡”,一批又一批的研究成果向邊防部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