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
■付 政 高 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深刻領悟“人的現代化”的內涵要義,準確把握人的現代化與社會現代化的辯證統一性,對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規律,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人的現代化,主要指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拔覀円獔允厝嗣裰辽侠砟?,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進現代化最堅實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比耸乾F代化的主體,要建立現代化社會,必須依賴高素質的人來完成。當然,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也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不斷演化。
人的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前提。人無疑是現代化發展中最基本、最活躍、最具創造性的因素,也是現代化發展的落腳點。沒有人的現代化,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社會現代化。社會現代化最終是為了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滿足人的發展需要,提高人的自由度和主體性。有了現代化的人,才會有現代化的活動,才會有現代化社會的建立。但同時要看到,人的現代化是復雜的運動過程,在此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矛盾的一面。歷史實踐證明,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成為制約人的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如何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找尋破解現代化難題的方案至關重要。中國式現代化是根植于人民的,以依靠人民為動力、以造福人民為目標,是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對實現人的現代化和人的全面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判斷標準。
社會現代化是人的現代化的客觀條件。人的現代化只有在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中才能實現,離開了社會現代化,人的現代化也就無從談起。中國經濟現代化、制度現代化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人的現代化與之和諧相應。這就意味著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通過建立規范的市場機制、合理的產權結構、堅實的政治制度、完善的社會結構和健康的文化觀念等,逐漸營造推進現代性發展的社會環境,在現代化的社會中培養現代化的人,從思想、行動、心理等層面推進“傳統人”到“現代人”轉變,使其具備守正創新、積極向上、遵紀守法等現代化的人格和品質,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人的現代化和社會現代化是雙向互動的。社會現代化的發展,會大大提高人的現代化程度;而人的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又會促進社會現代化的不斷發展。人的現代化不是空想的理念,而是真實體現在人的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不同時期,人都會受到現代化因素的影響從而產生現代化的觀念和行為。用歷史的眼光洞悉人的現代化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其始終與社會現代化發展緊密相連,從“自由解放所需”到“當家作主所需”,突破了社會發展的體制變革;從“溫飽所需”到“物質文化所需”,解決了根本的生存難題;而從“物質文化所需”轉向“美好生活所需”,拓展了實現人民美好生活之道。
作為擁有延續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國家,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歷史命運、現實國情,注定了需要以國家的主導力量促進整個社會結構體系現代化不斷完善,為人的現代化提供堅實保障。一百多年來,在現代化的激蕩浪潮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自立自強、不懈探索,以人的現代化為價值原點,把時空的壓縮性和發展的持續性、結構的全面性和要素的協調性結合起來,成功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人民意愿的發展道路,寫出了走向現代化的“中國版本”,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為人民共創美好生活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不僅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始終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利益統一起來,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前進道路上,我們要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書寫人類文明發展新篇章,為實現人的現代化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作者單位: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