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與夢想在“云端”相約
——網絡直播特別節目《青春與青春對話》背后的故事
■何楚洋 中國國防報記者 辛 悅
一檔由北京市征兵辦、北京市教委、國防軍事頻道和“央視軍事”新媒體聯合推出的網絡直播特別節目《青春與青春對話》,自2021年5月播出以來,迅速走紅網絡。兩年來,一批批優秀青年官兵代表相繼走進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體育大學、航天工程大學等多所高校,與大學生互動交流、對話青春。
本期“視點”,我們走近節目中這些青年官兵代表與青年學子,聆聽節目背后的故事,感受別樣的青春與家國情懷。
不管在哪里,青春與祖國同在
伴隨清晨第一縷陽光,國旗護衛隊隊員踏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走過金水橋,走向國旗臺,將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此刻,來自新疆軍區的錢生旭、麥吾蘭、李鴻博和路俊霞等4名官兵就站在天安門廣場。雄壯的國歌聲中,他們代表戰友,向國旗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這個鏡頭,便是《青春與青春對話》節目第一期的開始。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痹趪熳o衛隊榮譽室里,旗手袁晉爽為遠道而來的4位客人,講述一面面國旗背后的故事。當看到一面畫在石頭上的五星紅旗時,麥吾蘭格外興奮,因為這面國旗來自他駐守的地方。
2020年,麥吾蘭和戰友在巡邏途中唱響《祖國不會忘記》的畫面,讓網友們記住了這個“大胡子中尉”。而袁晉爽在2018年的一次降旗時,從地上撿起一面國旗的視頻走紅網絡,于是被網友們親切稱為“國旗衛士”。
解放軍第947醫院軍醫路俊霞帶來了一面不完整的“紅色醫療隊隊旗”?!斑@面隊旗是去年年初我們執行任務時攜帶的一面旗幟。它跟著我們輾轉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服務官兵2萬多人次。山上環境惡劣,風吹石頭跑,僅一個月時間,我們的旗面就被吹掉半個字,隊員們提議在旗面上簽字,表明繼承弘揚紅色醫療隊不怕困難、用心服務官兵精神的決心?!?/p>
“這是一面曾經在班公湖升起的國旗?!毙陆妳^某團指導員錢生旭則帶來了另一面國旗送給國旗護衛隊,惡劣環境雖會讓國旗褪色,卻無法動搖軍人守護祖國河山的堅定決心。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這段慷慨激昂的文字,是革命先驅李大釗寫下的《青春》。在北京大學李大釗雕像前,4名官兵與北大學子一同朗誦。
“執行任務時,我們通常不帶信紙,所以我的入黨申請書寫在了三角巾上?!丙溛崽m特意帶來了一份特殊的“入黨申請書”,一塊不大不小的軍用包扎三角巾上,寫滿了青年官兵對黨和國家的忠誠與熱愛。
“純潔、純樸、純粹,我在他們還有他們身后那些年輕戰士們的身上看到了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爆F場,北京大學學生、支邊青年崔久秀感受頗深。
青春的聲音唱響了青春的樂章,青春的樂章激發出青春的力量。正如節目最后路俊霞為學子們送上的真摯青春寄語:“你們是高校棟梁,我們在祖國邊疆。不管在哪里,我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祖國,我們的青春里都貫穿著家國情懷,我們的青春都與祖國同在?!?/p>
青春賽道不同,奮斗身姿不變
“走你!”這是航母艦載機的放飛手勢。
在清華大學課堂,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副艦長徐英站上講臺,為清華學子介紹了這段放飛流程,再現了“航母style”的經典手勢。
去年,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之際,《青春與青春對話》欄目組走進水木清華。做客清華的,還有來自海軍山東艦、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幾位青年官兵代表。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0多年前,一群正值青春、風華正茂的青年,從西南聯大開啟了他們上下求索的征程。自強不息的奮斗,是一代代清華人的精神底色,也同樣是新時代官兵在逐夢強軍征程上的最美姿態。
從軍25年來,徐英從一名彈藥工程專業學員成長為空軍戰斗機飛行員,如今已是一名艦載機飛行員、航母副艦長。
“你不要‘躺平’,就是要折騰,要勇于選擇,勇敢面對?!边^去的10年,他參與并見證了雙航母從入列到訓練,再到馳騁大洋的每一個歷史瞬間。青春對于他來說,是一次次劈波斬浪、逐夢深藍的探索與突破。
“追求卓越”,這是鐫刻在北京體育大學西門牌坊上的4個大字,也是該校校訓。在志愿者的引領下,青年官兵代表從這扇大門走進北京體育大學。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這里不僅開創了體育教育事業的先河,同時也培養了以許海峰為代表的200多位奧運冠軍、世界冠軍等大批競技體育人才。
在建設體育強國的征程中,從來都不缺少體育健兒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的身影,同樣在矢志打贏的強軍路上,官兵也用英勇無畏和鐵血擔當,讓青春之花絢麗綻放。
甘肅酒泉,荒無人煙的茫茫戈壁上有一條特殊的“清綠鐵路”,魯雙就是這里的巡道員。很多人都見過航天發射時的輝煌場景,卻很少有人知道輝煌背后有這樣一群默默奉獻的子弟兵。魯雙與同事們已經在大漠戈壁默默工作了10多個年頭,深深扎根在這里,就像一簇簇平凡的駱駝刺。
“你后悔嗎?”一位青年學生向魯雙拋出這樣一個問題。
“從來不后悔!”這句話鏗鏘有力,青春對魯雙來說,是“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默默奉獻?!翱吹胶教靻T‘飛天’的瞬間,覺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值了?!?/p>
有人探索浩瀚宇宙,有人堅守戈壁荒漠,青春賽道不同,但奮斗身姿不變。神舟十二號航天員湯洪波現場連線時對魯雙說:“每一次火箭騰飛的背后,離不開你們的努力和付出,向你們學習、致敬!”
青春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模樣
三,二,一,開始!相同的花季,不同的崗位。一樣的青春,別樣的精彩。大家好,這里是《青春與青春對話》……
燈光亮起,節目開始了,舞臺背后,軍事記者杜娟還在忙碌。作為節目主創團隊成員之一,杜娟也曾是一名北大學子。這些年,她和同事上高原、下海島、深入演訓一線,用筆、鏡頭和話筒,記錄和傳播新時代革命軍人強軍路上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每一位軍事記者,都是在講好強軍故事中,綻放青春的風采?!?年來,他們與優秀青年官兵代表一同走進多所高校,把一個個青春故事,匯成了一首首青春贊歌。
在中國人民大學,來自海軍航母部隊的朱悅萌告訴大家,航母上有一個特殊的崗位:“間隙異物排查員”。他們的工作就是在航母的甲板上清理一切可能影響飛行的雜物。平日,他們或是頂著灼灼烈日,或是冒著刺骨寒風,一天下來連跑帶走可達4萬多步。
如果說,朱悅萌的青春,是“跟著航母闖大洋”的平凡堅守,那么在空軍某部90后試飛員馬曉云眼中,青春則是歷經生死考驗的志存高遠。
有關馬曉云的主要事跡,只有簡要一句話:“完成重要型號飛機高風險飛行任務,在多次面臨飛行重大險情時,為挽救國家重要武器裝備平臺作出貢獻?!钡@短短40多個字里,充滿了高風險、飛行重大險情……似乎每一個字眼都在說明試飛員的日常工作有多危險。
試飛是勇敢者的事業。作為和平時期距離死神最近的人,他們的每一次起飛,都是對未知的挑戰,他們的每一次飛行,都有可能遭遇生死考驗,但為了探尋戰機的極限,他們總是義無反顧。
“勇敢不是傻大膽?!睂︸R曉云來說,從事這份事業,需要足夠底氣。這底氣,來自對理論的熟練掌握,來自駕駛飛機的精湛技術,來自團隊的全力支持,更來自起飛前無數次的科學論證。
學子手中筆,戰士肩上槍,雖然是兩種身份,但都有一個共同名字——新時代青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無論是火熱的演兵一線,還是書聲瑯瑯的菁菁校園,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負這個偉大時代,永遠都是青年共同追求的目標。青春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模樣。
第71集團軍“濟南英雄連”連長孫金龍(右一)與大學生互動交流。圖片來自網絡
空軍試飛員馬曉云(左一)同空軍與清華大學聯合培養飛行學員班的學員互動交流。圖片來自網絡
魯雙講述巡道兵的故事。圖片來自網絡
《青春與青春對話》欄目組主創人員。圖片來自網絡
海軍首批艦載機飛行員、山東艦副艦長徐英(左二)講述軍旅經歷。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