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美式“去風險化”,其實質是用冠冕堂皇的論調,掩蓋自身的霸權行徑——
惑人的說辭 險惡的用心
■崔小濤
近年來,美國肆意鼓動別國,企圖搞對華“脫鉤”,但難以獲得大多數國家支持。令美國更加不悅的是,許多國家明確表示,推動對華“脫鉤”不可行不可取不現實。為此,一些美國政客最近又找到了裹挾蠱惑各方的新說辭:“去風險化”。
這一看似冠冕堂皇的新說辭提出以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充分認清,這一概念所隱含的政策邏輯、所要實現的戰略目的,同此前美方搞的對華“脫鉤”政策,沒有實質性改變。它只是通過說辭上的偽裝,來掩蓋打壓中國發展、干涉中國內政的險惡用心。
首先,這些美國政客試圖通過將中國定義為“風險”,來干涉、限制各國與中國開展經濟科技合作的正當權利。
任何國家都有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權利,在對外經濟科技合作中,合理規避風險無可厚非。但美方鼓吹“去風險化”的目的,卻與規避風險關系不大,其真正用意是通過歪曲定義所謂“風險”,干涉、限制他國選擇經濟科技合作對象、領域、深度、廣度的權利。這種卑劣的做法,本質上是要求他國只能同美國認可的國家開展經濟科技合作,否則就存在重大“風險”。
現實中,美國利用“去風險化”概念傳遞出這樣一個信息:各國應避免與中國在關鍵領域發生聯系,從而試圖干涉各國對華政策,裹挾其同美國一起對華實施“精準脫鉤”。然而,事實一再證明,中國同各方開展經濟科技合作,帶來的是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惠及的是各國企業、科研機構和廣大民眾,促進的是各方科技產業升級,做大的是共同利益蛋糕。當前,全球科技企業都在加速布局中國市場,何來“風險”一說?美方所謂“去風險化”,本質是以破壞他國經濟社會發展為代價,來實現自身狹隘的地緣政治利益。
其次,美國試圖通過鼓吹“去風險化”,來干涉、限制別國的對華政策,阻滯其經濟科技發展,從而獲得“一石二鳥”的效果。
在為了達到美國自身私利而犧牲他國利益方面,美國即使對盟友也從來都是“一視同仁”?!叭ワL險化”本身是一個模糊說法,美國可以通過塑造“去風險化”政策的內涵,擴大“去風險化”的領域,羅列“去風險化”的措施等,干涉其他國家對華政策走向,將其捆綁上美國對華封鎖、遏制、打壓的戰車,進而干涉乃至破壞別國與中國之間的經濟科技合作,以維持美國的霸權地位。
最后,美國試圖通過鼓吹“去風險化”,干涉、限制中國的科技產業政策。
長期以來,美國對中國的科技產業發展抱有頑固偏見和濃厚敵意,持續污蔑中國的相關體制、政策,并編造了“非市場經濟行為”“不正當競爭”“打壓外資論”等污名,用以逼迫中國改變相關政策取向。
與上述污名化概念相比,美方新近鼓吹的“去風險化”,是一個更加用心險惡的說辭。美方試圖借此迫使中國改變業已取得巨大成功的經濟科技和產業政策,最終阻撓中國的發展。
實際上,通過鼓吹“去風險化”來肆意干涉內政、破壞他國穩定,對美國而言是“老套路”,而非“新招數”。其慣于編造“合理化說辭”來制造輿論、鼓動盟友,為干涉他國的霸權行徑制造借口?!叭藱喔哂谥鳈唷薄叭说乐髁x干涉”等,都曾是美國實施上述做法的“合理化說辭”,“去風險化”也不例外。世界各國需要擦亮眼睛,堅定從自身利益出發,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上開展國際經濟科技合作,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實現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