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發展和安全深度融合
——學習習主席在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
■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近日,習主席在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以來維護國家安全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系統闡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國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確提出推動發展和安全深度融合的戰略要求,為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
推動發展和安全深度融合,是黨中央科學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而提出的重大方針,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強大的指導力。
科學應對世界百年變局的時代要求。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境日趨復雜,特別是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義、排外主義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國際戰略格局、全球治理體系、綜合國力競爭都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與此同時,安全問題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更加突出,各類風險的倒灌效應、合流效應、疊加效應、聯動效應等更加突顯。面對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的國際形勢,國際上團結和分裂、合作和對抗的博弈較量日益突出,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更具有戰略性、可塑性,挑戰更具有復雜性、全局性,各種“黑天鵝”“灰犀?!笔录ξ覈呢撁嫱庖缧掷m增加,迫切需要我們冷靜審視國際形勢,科學統籌發展和安全,通過筑牢安全防線為國家發展保駕護航,開創在發展中鞏固和維護安全的嶄新局面。
加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迫切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但仍然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然面臨諸多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這樣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和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階段,發展中的問題和發展后的問題、一般矛盾和深層次矛盾交織疊加、錯綜復雜,各種矛盾風險挑戰源、各類矛盾風險挑戰點相互滲透催化,如果防范不及、應對不力,就會傳導、疊加、演變、升級。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推動發展和安全深度融合,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同經濟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做到協調一致、齊頭并進,有利于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遵循。維護國家和社會安全穩定,實現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是世界各國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都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今后一個時期,可能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把促進發展和保證安全、努力建設和防范風險結合起來,善于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基礎。推動發展和安全深度融合,注重從整體戰略高度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既堅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又抓住高水平安全不放松,這樣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國際環境風云變幻與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帶來的各類風險挑戰,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順利推進。
二
推動發展和安全深度融合這一重要論述,彰顯了我們黨對發展與安全辯證法的認識和把握,突出了安全發展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義,我們必須準確把握其辯證關系和實踐要義。
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和目的。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推動國家和民族賡續綿延的根本支撐。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只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才能增強維護安全所必需的物質基礎和手段,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社會的和諧穩定。正是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發展、依靠發展,我們才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歷程,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東方。新時代,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推動經濟社會更加平衡充分的發展,才能確保塑造國家安全態勢具備過硬手段,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供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
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和保障。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安全是實現發展的條件,守住了安全這條底線,就守住了發展的立足點和生命線。只有具備安全穩定的環境才能實現持續快速的發展,一旦離開安全,再好的規劃和部署都會淪為空中樓閣。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國家安全形勢嚴峻復雜,戰略壓力明顯加大,風險挑戰明顯增多,應對難度明顯提升。只有把安全作為與發展同等重要的大事來抓,把國家發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為可靠的基礎之上,才能真正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確保黨和國家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目標務期必成。
安全和發展必須動態平衡。發展和安全猶如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相互促進、不可偏廢。在這次會議上,習主席強調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推動發展和安全深度融合,為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我國發展,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提供了行動指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國的內外環境和風險挑戰更加復雜嚴峻,經濟社會領域的安全短板也亟待彌補,必須準確把握安全與發展辯證統一的關系,既要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不斷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又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全面提高國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塑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支持、相互促進。
三
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習主席的決策部署上來,堅持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把國家安全建立在更高水平、更為可靠的基礎之上。
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是衡量一個國家安全水平的重要標尺。要更加注重協同高效,堅持黨中央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國家安全體系,強化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大力推動國家安全各領域戰略布局一體融合、戰略資源一體整合、戰略力量一體運用。要更加注重法治思維,加強國家安全法治保障,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協調推進國內治理和國際治理,嚴格國家安全執法,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要更加注重科技賦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提升網絡數據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水平,加快建設國家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國防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撐。要更加注重基層基礎,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強化國家安全工作責任制落實,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統籌發展和安全能力,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切實匯聚社會各方資源和力量參與維護國家安全。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構建有力保障新發展格局的新安全格局,是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的題中應有之義。在對外擴大開放的過程中,要強化國際安全領域合作,完善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加強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增強在對外開放環境中動態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塑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引導國際社會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在對內深化改革的過程中,要深入研判改革形勢和任務,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完善應對國家安全風險綜合體,實時監測、及時預警,穩定大局、不斷進取,實現在發展中平穩化解風險,在化解風險中優化發展。
著力打造過硬的軍事保底手段。國防和軍隊建設是國家安全的堅強后盾,軍事手段是實現民族復興的保底手段。沒有一個鞏固的國防,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和平發展就沒有保障。面對強國強軍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必須把全面提高新時代打贏能力作為部隊開展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邊斗爭、邊備戰、邊建設,確保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適應、軍事能力同國家戰略需求相適應,充分發揮軍事力量在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方面的戰略功能,不斷提升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以更強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安全保障和力量支撐。
(執筆:李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