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陽光下,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高聳的八一軍徽熠熠生輝。
拿出手機“掃一掃”,就可報名“我在軍博唱支歌”活動,用歌聲向祖國告白;“云”觀展、“云”講解直播等系列線上活動,讓國防教育“不打烊”;特色展陳、研學講座、文創品牌孵化、沉浸式展演,在眾多觀眾看來,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印象中莊嚴肅穆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如今既可敬又可親,顯得“熱烈而鮮活”。
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新創意,積極發揮“紅色大館”主陣地作用,讓嚴肅的軍事文化“活”起來,在守正創新中打開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新天地。
探尋“紅色大館”的“圈粉密碼”
■中國國防報記者 單慧粉
輻射用戶超過1500萬
視頻直播領跑文博行業
“飛機為什么會隱身?”
“‘20系列’之后的下一代戰機是什么樣的?”
“未來激光武器能不能攔截高超音速飛行器?”
……
6月6日19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以下簡稱“軍博”)內,“一起走進軍博科技廳——空軍篇”直播活動火熱進行。隨著3名解說員的講解,展廳里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戰機殲-10模型躍然屏上,網友們踴躍互動,直播間很快被提問刷屏。當晚,約2個小時的直播,吸引近萬人次在線觀看。
“‘短視頻+直播’的方式,拉近了觀眾與歷史的距離,讓更多的人通過小小的屏幕聆聽歷史的回聲,感受軍事文化的魅力?!避姴┙庹f員馬嬋媛介紹,如今除了完成日常的講解工作,他們還負責每周3場的直播活動。
“終端隨人走、信息圍人轉”,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鮮明特征。面對短視頻、移動直播等不斷涌現的“風口”,被譽為“紅色大館”的軍博如何順應時代潮流,借風破局,搶占紅色文化高地?
軍博文職人員楊沐告訴記者,這兩年,他們積極探索、創新求進,逐步構建起以“講好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為宗旨的新媒體傳播矩陣。矩陣包括以抖音、微信視頻號等為代表的視頻平臺和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綜合信息發布平臺,致力于為觀眾提供兼具深度與溫度、知識與趣味的精品內容。當前,新媒體傳播矩陣的全網輻射用戶已超過1500萬,領跑文博行業。
“各位觀眾,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56式7.62毫米沖鋒槍,這把槍的原型是蘇聯的AK-47,是一代名槍,在我們老一輩人心中十分珍貴……”記者打開軍博抖音賬號看到,置頂的是海軍某部退休干部、軍事專家楊南鎮講解館藏輕武器的視頻?!爸v解專業”“示范動作嫻熟”“長知識、受啟發”……不少網友在評論區留言,對這位義務講解員表達敬意。
“楊老師講輕武器”“蘆主任講坦克”“特邀嘉賓講述革命文物故事”“毛澤東軍事思想”……在軍博抖音賬號主頁面上,15個名牌欄目一目了然,其中近半數播放量過億,“楊老師講輕武器”系列視頻總播放量已超過14.4億。
“形式上,我們邀請館內外專家、知名藝術家、志愿講解員等,緊密圍繞文物展陳,通過短視頻和線上直播等形式進行科普講解,同時宣傳展示各類展陳資訊、教育活動、體驗項目等最新動態;內容上,圍繞黨史軍史、文物故事、英模人物、軍事理論思想等內容設置專欄,力求為‘軍迷’及軍史愛好者提供一個深度閱讀、學習交流的權威平臺?!睏钽逑蛴浾呓榻B。目前,軍博在短視頻平臺共制作發布視頻1000余條,直播190余場,播放量突破30億次。5月18日,在第47個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抖音發布《2023博物館數據報告》,軍博位列“抖音直播觀看人數最多的博物館”排行榜首位,入圍“抖音最受歡迎的博物館”前10名。
線上“圍觀”,線下“打卡”。作為貫穿全年的社會教育及志愿服務項目,軍博發起“我在軍博唱支歌”活動。只需手機掃碼報名,就可以團體形式來到館內唱響紅色經典旋律。這一活動吸引了大中小學生現場“打卡”,并通過新媒體平臺實時直播。
如今,在軍博,成群結隊的中小學生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幾首紅色歌曲唱畢,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有序觀展,時而認真聆聽解說,時而駐足凝視文物,時而細聲討論,時而提筆記錄。在這個“第二課堂”,他們聽著戰斗故事穿越時空,走進展陳現場博覽古今,在獲取軍事知識的同時,心中升騰起濃濃的愛國情、使命感。
40多所幼兒園和小學教師齊聚群內
紅色動漫走進山區校園
紅色動漫進課堂了!
近日,來自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丙妹鎮中心小學的教師楊霞有了兩個紅色文化傳播“小助手”——“小軍”和“月月”。
他們是軍博原創紅色動漫《紅色基因傳承》里的小主人公。視頻中,“小軍”和“月月”化身小小解說員,在老兵爺爺的幫助下,向小朋友普及國旗國徽等知識?!扒浦蓯?、聽著解渴,孩子們很喜歡,每次看完都要求重放一遍。沒想到,偏遠山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到這么好的教育資源?!睏钕颊f。
作為國內首個綜合類軍事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軍博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擔負著講好我黨我軍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職責使命。借助動漫制作和新媒體技術,打造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寓教于樂,是軍博探索紅色資源走出去的一次生動實踐。
“展廳里的照片、文物及文物背后的故事,是我漫畫創作的靈感源泉?!?5后動漫創作者李興悅說。畢業于電影制作專業、軍旅情結濃厚的李興悅,去年應聘來到軍博工作。在受領動漫制作任務后,她反復“雕琢”動畫角色的表情、姿勢等細節,努力賦予角色生命力,同時在故事講述上下功夫,陸續推出“紅軍最早自制的軍服”“學習雷鋒好榜樣”“少年當有鴻鵠志”“國旗國歌國徽”等系列作品。有聲有色、圖文并茂的呈現形式,很快“圈粉”眾多青少年觀眾。
“動漫的形式讓國防教育落地有聲”“滿滿的正能量”……系列紅色動漫在微信視頻號“軍博紅色少年”一經推出,便收獲一致好評,更成為偏遠山區學校開展青少年國防教育的生動教材。記者在“軍博紅色動漫話”微信群里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40多所幼兒園、小學教師齊聚群內,大家分享孩子們觀看動漫時的圖片和視頻,反饋學習感受。
“同學們請看,這是軍博珍藏的雷鋒曾經穿過的打滿補丁的襪子,這是雷鋒為家鄉建設捐款收到的證書,《雷鋒日記》中有這樣一句話,把別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痹谖⑿乓曨l號“軍博紅色少年”發布的原創短視頻中,解說員走進小學課堂,向師生講述雷鋒故事、展示文物照片。這是軍博舉辦的“播下一粒種 花開六十年——雷鋒精神進校園”活動的一個鏡頭。
“我們不僅是解說員,也是社會教育工作者?!避姴┪穆毴藛T、解說員趙雅軒說。致力于讓紅色文物走出去,他們除了組織雷鋒精神進校園活動,還同步開展“小小解說員”“我來軍博講故事”等教育活動。軍博講解團隊走進北京市海淀區羊坊店第四小學、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育鴻學校等中小學,指導學生進行發聲練習、規范儀表儀態等,傳授講好紅色故事的技巧,鼓勵他們走進軍博,加入志愿者隊伍,共同傳播紅色文化。
“相信近距離‘觸摸’歷史、‘對話’文物的經歷,一定能激發孩子們內心深處的文化自信,自覺做紅色文化的弘揚者和傳播者?!避姴┲v解團隊負責人說。
80后90后打造出圈欄目
專業隊伍攜手多元力量
“第一次在網上直播,準備了不少資料,一開始有些緊張。不過等真的進入直播后,就感覺比較放松了,可以敞開了聊?!闭劶暗谝淮尉€上直播的感受,趙雅軒坦言。
5月31日,由十大網絡平臺發起的“5·18國際博物館日直播周”落幕。在為期21天的直播活動中,參與博物館上百家,直播場次百余場,觀看總人次達600余萬,系列話題熱度超過千萬。此前,國家文物局等九部門印發《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發展博物館云展覽、云教育,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博物館傳播體系”。這兩年,作為博物館提供文化服務的新方式,直播備受觀眾歡迎、社會關注,已成為文博行業數字化發展的新趨勢。
“在線直播與展廳講解有很大不同,從內容組織、腳本撰寫到互動方式甚至語氣語調等細節,都需要重新設計?!壁w雅軒向記者介紹,直播沒有固定模式、固定臺詞,對主播的知識積累和應變能力要求很高。網友的問題五花八門,如果沒有深厚的專業積淀和廣博的知識面,很難勝任?!拔覀儾粌H要將文物的有關知識內化于心,還要關注觀眾的反饋,講好正在發生的故事?!壁w雅軒說。
融媒體矩陣擴容呼喚新型人才。為了適應這一形勢,軍博注重加強人才培養,打造多層次、多樣化的專業人才隊伍。
精心打磨視頻腳本,學習視頻拍攝和剪輯,嘗試走到鏡頭前,成為一名“線上解說員”……這是軍博文職人員高適的日常工作。2019年,大學畢業后,高適通過社會招考成為軍博的一名文職人員。如何立足館藏文物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講好革命故事,是軍博新媒體團隊一直思考的問題。他們時刻關注行業動態,不斷摸索學習,軍博在短視頻平臺“火”出圈的幾個欄目,都是出自這群80后、90后之手。
在軍博,時??梢娦卮鳌爸驹刚咦C”的解說員,他們熱心為觀眾導覽,將戰斗歷史、文物故事娓娓道來?!斑@一代年輕人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豐富,他們不再滿足于展板上的內容,而是更加注重細節的補充、深度的挖掘和思想的啟迪?!蓖艘圮娙酥驹刚呦虮备嬖V記者。為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她通過閱讀書籍、史料、文藝作品,實地探訪遺址遺跡等方式,搜集整理了5萬余字的解說資料。如今,通過軍博考核的她,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陳列”的志愿解說員,義務宣講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
臨近閉館,記者在軍博文創店看到,購買軍事文創的觀眾排著長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東風一號爆米花、中國變形兵器、軍博之旅通行證等爆款文創產品幾乎已售罄。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暑假,軍博正在“上新”多款文創產品——“百戰百勝”系列徽章、“百年紅星”手表、“功臣號”坦克榫卯中式積木……它們與陳列文物遙相輝映,成為這座“紅色大館”的新網紅。
解說員走進學校開展社會教育活動。
解說員向小學生介紹館藏文物。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供圖: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制圖:王秋爽